logo
省政协委员张晓玫:金融科技将成为“新引擎”在农村金融中大有可为
发布时间: 2023-01-12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1月1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成都开幕。省政协委员、四川省金融科技学会会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西南财经大学张晓玫教授聚焦金融领域和农业领域,并带来了有关提案。

“之所以关注公共数据如何更好地应用于金融领域这一话题,是因为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公共数据能够帮助金融机构完善中小企业信用画像,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张晓玫告诉记者,针对当前公共数据在金融领域开放与应用存在的数据供需不匹配,数据质量不高以及数据安全保障欠缺等问题,她建议扩大针对金融领域的公共数据开放渠道,完善需求反馈机制,提升数据质量,同时完善数据治理体系,加强数据安全技术保障。

金融科技将如何赋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张晓玫认为:数字经济时代下,金融科技已经成为全球金融中心竞争的制高点和主战场。在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最新发布的《四川省贯彻〈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实施方案》中,“金融科技”一词被提到了十余次,并且专门提出要“打造中国(西部)金融科技发展高地”。实际上,前期印发的《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以及《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联合实施细则》两份文件也一直在强调要“打造中国(西部)金融科技发展高地”。

“毋庸置疑,金融科技必将成为新引擎,助力西部金融中心实现‘变道超车’。”但在张晓玫看来,金融科技目前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将其与合适的场景有效结合。

基于这一难题,张晓玫在长期调研中发现,金融科技在农村金融中大有可为。“四川是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省,承担着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重任,但农业产业链长期以来都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而农村金融最大的痛点在于信息不对称。”张晓玫解释,在企业端,农业产业链上的小微企业多,财务信息不完善;在个人端,大多数农村地区金融业务较少,信用“白户”多,消费行为又相对分散,难以与银行风控系统形成有效交互。“金融科技可以让金融机构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技术,从而优化农村信用体系,打破农村信息孤岛。”

为此,张晓玫建议利用物联网技术及时收集经营主体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信息;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整合更多维度的客户信息,如个人的消费行为、社交习惯等数据,以及企业的生产、销售、供应链等碎片化数据;通过人工智能完善客户画像;利用区块链技术,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我们一定要用好金融科技这个服务实体经济的 ‘新工具’,把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推动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赋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张晓玫说道。